[以数字化转型破局传统产业发展瓶颈]
发布日期:[1:45:16] 共阅[3]次

规上纺织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超70%;打造超150个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;培育推广超200个示范作用强、易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解决方案……未来三年,我国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已明确。

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聚焦4方面提出18项具体工作任务。我国纺织工业为何要聚焦数字化转型提出这些目标任务?《实施方案》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?将如何推动实现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?


争交“高分卷”!以数字化转型破局传统产业发展瓶颈


南方丝巢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与智能管理系统提升智能制造水平,有力满足市场多元需求,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;桐昆集团着力打造“桐昆大脑”平台,实现数据“全局可视”与业务“全局可析”,跑出创新发展“加速度”;波司登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,凭借“BSD.AI美学大脑”缩短头样开发周期,大幅增强市场竞争力……


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,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,数字化转型重塑底层逻辑、改变价值范式,已成为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必答题”。


助力巩固国际竞争优势。


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、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优势产业,在美化人民生活、服务经济发展、实现共同富裕、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但也要看到,我国纺织业长期面临“大而不强”的问题。

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,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、竞争格局加剧的背景下,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虽仍居首位,但部分品类占比有所波动,单纯依赖规模和成本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。


“纺织工业要保持并提升‘国际优势产业’地位,必须实现从‘以量取胜’向‘以质、以智、以绿取胜’的根本转变。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是巩固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。”张立如是说道。


助力重塑产业价值创造模式。


此前,传统纺织生产环节(如纺纱、织布、印染等)多依赖人工操作,劳动密集度高、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下。


张立表示,《实施方案》系统部署了通过数字化全面驱动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发展的任务,系统重塑产业价值创造模式,旨在从根本上改变依赖规模扩张的路径,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。


“数字技术成为连接创新要素的‘神经网络’,推动纺织产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的根本转变。”孙瑞哲介绍,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深度耦合,催生智能纺纱、数码印花、柔性制造等技术新体系;数据融合打通全产业链信息壁垒,重构基于数据要素的生产关系;业务融合贯通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营销服务全链条,推动价值链协同优化。


助力持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。


近年来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,消费者对纺织品的绿色化、个性化、品质化等需求快速增长,纺织业传统的生产模式稍显“力不从心”。


“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在改变高耗能、高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。”孙瑞哲介绍,数字化监测体系能够实现能耗、水耗、碳排放的实时感知与智能调控。智能算法优化工艺参数,可以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。


在张立看来,《实施方案》着力推动个性化定制、柔性制造等模式发展,支持建立民族特色纹样等文化创意数据库赋能设计创新,优化产品供给。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精准捕捉并快速响应消费新趋势,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同时增强产业的文化自信。


相关关键词:
版权所有:山东腾利源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中国丙纶网